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贵州镇宁:打造技能“充电站” 筑起就业“暖心站”

2023-03-22 10:17:07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这个公司在哪啊?”“报名需要什么条件?”在镇宁县融媒体中心的新媒体直播间里,网友留言咨询招聘岗位的要求和待遇,企业工作人员互动回应相关问题,一派火热气氛。求职群众“手指一点,工作就来”的新景象正在形成。

“点对点”输出劳动力外出务工。镇宁县人社局供图

“点对点”输出劳动力外出务工。镇宁县人社局供图

  2022年,镇宁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镇宁县人社局”)联合该县融媒体中心创新开展“直播带岗”,至今推出的4场直播点击量均超1万人次。“昨天一家国企和一家民企负责人打电话给我,说往年招不到的岗位,今年在直播间里都招到了。”镇宁县就业局局长韦修平说。

  求职有门、就业有路、困难有助,镇宁县人社局坚持这一理念,通过劳务输出、扶贫车间等多种方式,不断畅通外出务工渠道,搭建就地就近就业平台,为转移就业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工作机会,让有劳动力的家庭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理。

  “贫困会让个体丧失自信、家庭失去稳定,就业是破除这些危机的关键。”镇宁县人社局副局长张运涛表示,稳岗促就业不仅是人社工作者的职责,更是一份荣光。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有“厚度”有“温度”,镇宁的社会环境愈加有朝气、有活力。

  搭好平台、做好对接,外出就业有保障

  发布就业岗位信息8365个,开展求职登记800余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266人次……在成立后的短短两个月时间里,镇宁自治县的“劳务驿站”已取得不错的就业服务成效。

  2022年,镇宁自治县与对口帮扶的广州市越秀区共建“劳务驿站”(以下简称“驿站”),为全县劳动力提供用工咨询、求职登记、职业培训、组织劳动力跨省就业等“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自1月6日成立后,我们与乡镇、街道的人社中心开展走村入户式宣传,让大家知晓、用好这个平台。”韦修平说。

  根据群众的技能特长、薪资要求等条件,驿站能为群众精准推荐岗位。不仅如此,驿站的成立促成镇宁自治县与劳务输入集中区域企业对接协调机制的健全完善。“通过帮助购买车票、协调企业接送、发放交通补贴等措施,鼓励、帮助了越来越多群众到省外务工。”镇宁县人社局副局长李海建说。

巡回专场招聘会现场。镇宁县人社局供图

巡回专场招聘会现场。镇宁县人社局供图

  “招聘力度更大、对接更紧密、岗位质量更高。”韦修平如此形容该县当下的对外劳务市场。在与越秀区形成稳固劳务协作的过程中,镇宁县还促成与浙江省临海市、新湾区等4个区市的劳务对接,储备岗位信息3.5万余个,不断扩展了群众的外出务工通道。

  务工通道,一端连着群众,一端连着企业,只有实现岗位和人力资源的匹配,才能真正落实就业。去年11月底至今年春节期间,镇宁县人社局在群众中开展就业失业、返乡返岗情况摸底排查,了解就业需求并优化岗位设置。在企业端则根据经营状况、发展方向、用工需求等情况,开展用工指导、岗位发布、求职就业推荐等服务。

  万事俱备,镇宁县人社局吹起“东风”。从1月1日至2月28日,该县利用赶集日,在15个乡镇、街道和易地扶贫搬迁点安置点举办小规模、有针对性的巡回专场招聘会,把就业机会送到群众手中,把人力资源送到企业里。如今,镇宁的省外务工人数达7.8万人,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新增0.3万人。推进稳岗扩就业,镇宁人社局在路上。

  用好品牌、提升技能,就地上岗促增收

  树一个品牌,带一片就业,镇宁县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镇宁的六马镇是贵州省唯一一个10亿元产业强镇,蜂糖李产业促成1.2万人稳定就业。”韦修平说。放眼全县,“镇宁蜂糖李产业新农人”于去年年底被评为省级区域公用劳务品牌,产值超26亿元。

  为发挥特色劳务品牌示范引领作用,扩大从业规模和产业容量,该县不断引领、带动农民工投身蜂糖李的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如此,镇宁自治县依托“五朵金花”,即樱桃、蜂糖李、百香果、火龙果、芒果产业,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果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

  “去年,我们发放超50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撬动了1.3余亿元民间资本,涉及种植养殖、餐饮、物流等行业。”张运涛说。如今,镇宁自治县形成草根创业的“众创”现象,在“镇宁蜂糖李产业新农人”劳务品牌的带动下,蜂糖李主产区发展旅馆35家、餐馆13家、商铺204家,产业促就业、青山变金山逐步变成现实。

项目制职业技能培训现场。镇宁县人社局供图

项目制职业技能培训现场。镇宁县人社局供图

  不仅如此,在镇宁特色轻工产业园获评省级农民工优秀创业示范园后,该县便鼓励园区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为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搭建平台。今年两节期间,镇宁人社局组织专项招聘会,建立“一企一策”用工帮扶机制,推动67家园区企业吸纳0.38万人就业,同时也保障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针对“留守妇女”、脱贫户劳动力、无法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该县则通过培育的9家就业帮扶车间帮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我们本地的一些化工企业、茶企,以及包括服装加工、制鞋以及蜡染等方面的民俗特色企业,可以吸纳部分年龄偏大、技能文化素养较低的群众就业,让他们都能有收入、有自信。”韦修平表示。

  不仅要成为群众落实就业的“暖心站”,还要成为技能提升的“充电站”,围绕培养和提升动手能力,镇宁2022年开展项目制培训1040人次,短平快培训1656人次,促进劳动力从“体能型”务工向“技能型”务工转变,不断推进群众实现优岗增收。“我们要让群众不仅能‘安心干’,还要积极好好干,从有就业向能致富转变!”张运涛笑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本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hyxs2020@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版权所有:贝旺财经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13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