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花开春意浓,“技”学满园朝气新。 走进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黔南职院”),学生们缕缕行行,奔赴下一个课堂。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亩地招不到一个学生”的“荒凉校”,十年后,这里成为了“4A级景区里读‘双高’”的“强职高”。 黔南职院党委书记罗俊(中)与学生合影。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要增强学校的办学能力,得到社会面认可,还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心中有自信、手中有技能。”黔南职院党委书记罗俊说。从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学校内涵建设,到落实职业道德培育、职业技能习得、职业形象塑造的“三职”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并夯实技术自立自强根基,黔南职院正逐步实现“人人学习技能、社会崇尚技能”的目标。 学校被评为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入选贵州省高水平专业群高职院校,成为贵州省“双高”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师生在2022年贵州省职业院校师生技能比赛中获省级一等奖6项,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教育理念的坚持下,黔南职院不断推动职业教育从“大有可为”向“大有作为”转变。 提升技能,让学生大有可为 “紧跟时代发展走,紧跟产业体系走,紧跟市场需求走,职业教育才有希望!”在罗俊看来,职业院校最大的特征是其与产业、市场的极高的黏合度,要在专业优化、课程设置、教学教法等方面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强教育教学的适应性,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确保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建筑和大数据专业从计算机科学系独立出来后,5年时间学生数量翻了十多倍;新建的烹饪专业,3年时间从1个班扩展为5个班。近年来,黔南职院压缩与产业建设无关的专业,扩充市场需求大的专业,将原本的42个专业精简为25个。“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新趋势,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新需求,职业教育才能迸发强劲活力。”罗俊说。 学生学习炒茶。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实践出真知,黔南职院将加强实践能力作为培养学生的着力点。 2015年,学校施行“两拉两优”机制,拉长实训课时间,优化公共基础课教学方式。“我们把语文课上成应用文写作,把英语课上成应用英语,还把结业课从论文写作改成毕业设计。”罗俊笑言。该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显著提升,在省级、全国性技能大赛、创业大赛以及英语竞赛等各类赛事中收获累累硕果。 拉长寒假、优化暑假,让学生利用较长的寒假假期到工厂进行实训实践是第二个拉优机制。学生把学校学到的东西拿到生产岗位上去验证、运用,一个月还能拿三五千元的工资,增强了劳动预期和劳动的获得感。“我们70%的学生来自农村,30%还是建档立卡户贫困户,实习几个月下来,技能增强了,过年能买些东西,来年还能自己交学费,他们很有成就感!”罗俊说。 动手能力很重要,人文情怀同样很重要。在黔南职院,罗俊接续传承了自己学生时期在贵州民族大学感受到的情感体悟,并促发形成“黔南职院一家人”的人文精神和“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工作精神。他说:“学校由过去1千多人的零零散散,变成现在1万5千多人的齐齐整整,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在黔南职院7种育人模式中,融合了传统文化、山水生态、军旅纪律、典型示范等多种要素,旨在让学生成为有志趣、有情怀、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而不做流水线上的机器人。 “过去5年,我们培养了带着‘智障妈妈’上大学的王开菊和一个月打破两次游泳世界纪录的学习。”罗俊表示。“教”让技能增长,“育”让情怀生长,黔南职院在学生心中播种下了美好明天的种子。 搭建平台,促学子大可作为 黔南职院毕业的学生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抢手了——这是不少企业的真实感受。 多年来,黔南职院不断深化政校企合作,在黔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下,与广州、深圳的企业携手成立黔南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赋能服务中心,在岗位推荐、就业培训、劳务协作等方面展开合作,构建“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发挥行政、教育和市场资源的优势互补作用,为学生搭建起高质量就业平台。 搭建就业平台还不够,还要开拓就业面向。为此,黔南职院聚焦珠三角、长三角、西南地区和贵州本省构建新发展格局、产业布局调整人才需要,加大与产业园区、企业、人力资源机构联系,不断巩固就业资源、拓展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选择。 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训。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访企拓岗,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罗俊说,为了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学校定期访问企业,根据企业反馈的用人情况,相应调整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内容,进一步将课堂变成车间,课桌模拟成车床,增强技能技术人才的适应性。在黔南职院与企业合作开办的“粤菜师傅”“吉利汽车”订单培养班上,根据企业需求、由校企共制的课程让学生提前掌握实战经验,毕业便能直接上岗。 不仅要实现规范化就业、规模化就业,黔南职院还在朝着品牌化就业的方向努力。学院与500强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专业比例超60%,鼓励并帮助学生在大集团、大公司实现就业。“往好的企业走,学生就业好了,他自己受益,生源自然而然来了,学校也受益。我们正在努力促成这种良性循环。”罗俊笑着说。 除了育人育才外,黔南职院深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是其职责所在。为此,学校紧密对接黔南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形成覆盖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大数据信息产业等领域的5大重点专业群,对接区域发展需求。此外,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学校联合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与联合攻关,并与当地人社部门签订培训协议和政校合作协议,培训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行业都认可、地方离不开、国际可交流’是我们的目标,希望通过黔南职院的努力,未来能在社会面上真正凝聚起‘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的广泛共识!”说到学校未来的发展,罗俊满怀信心。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