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证券

推动更加包容普惠有韧性的全球发展

2022-11-17 11:31:15 来源:北青报

  今天的世界,物质技术水平已经发展到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南北差距仍很明显,各国内部也不同程度存在发展差距,世界繁荣稳定不可能建立在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基础之上。只有让走在前面的国家真心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共同复苏”才有望成为现实。

  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粮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机叠加、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的严峻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更加包容、普惠、有韧性的全球发展的重要主张,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传递了坚定的信心,为凝聚国际共识、促进国际合作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相关报道见03版)

  从2013年起,习近平主席连续出席或主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着眼时代发展、把握历史大势,就推动二十国集团合作、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此次峰会聚焦“共同复苏、强劲复苏”主题,共商解决全球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的有效路径,国际社会迫切想听到中国对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的重要主张。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各种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全球发展遭遇严重挫折。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逆流”,“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全球开放共识弱化。国际发展合作动能减弱,南北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全球落实受到重创。全球将近70个国家的12亿人口面临疫情、粮食、能源、债务危机,全球过去数十年减贫成果可能付诸东流。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更加包容、普惠、有韧性的全球发展,就是突出问题导向,为世界经济发展开出的一剂良方。

  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就要摒弃过时的冷战思维,拆掉“小院高墙”,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极大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自经济全球化肇始,经济活动不断削弱国家之间的壁垒,打破时空的桎梏。人类拥有了更大的市场和更广泛的分工,见证了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的高效创新以及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带来的累累硕果。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唯有同舟共济,方能共谋发展;唯有包容合作,才能团结共生。

  推动更加普惠的全球发展,就要立足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天的世界,物质技术水平已经发展到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南北差距仍很明显;另一方面,各国内部也不同程度存在发展差距。世界繁荣稳定不可能建立在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基础之上,只有让走在前面的国家真心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共同复苏”才有望成为现实。

  推动更加有韧性的全球发展,就要更加注重发展优先战略。经济韧性既体现在经济体承受冲击和从冲击中恢复的能力,也体现在经济体适应变化和不断变革的能力。只有继续深化抗疫国际合作,遏制全球通胀,化解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才能让更多国家的经济尽快摆脱衰退走向复苏。也只有通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营造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更有效应对粮食、能源安全挑战,才能让“强劲复苏”成为可能。

  推动更加包容、普惠、有韧性全球发展的中国主张背后,是不断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中国作为。从发出“全球发展倡议”,到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从举办“进博会”,到参与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债行动;从提出数字创新合作行动计划,到建立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倡导国际粮食安全合作……中国不断为全球发展贡献从理念到实践的全方位智慧。

  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国际合作注入更强动力,为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评论员 栗玉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本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hyxs2020@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版权所有:贝旺财经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13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