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奏响强音。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8日,2022年A股IPO融资额达到5844.55亿元,其中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IPO融资额合计4457.27亿元,占76.26%,规模和占比皆创历史新高。 证监会日前召开党委会议强调,紧紧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完善资本市场制度供给,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市场人士预计,2023年资本市场将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更好发挥“枢纽功能”和“关键作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推动科技、产业和金融良性循环。 资本赋能 促进良性循环 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是资本市场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近年来,从推出新三板、科创板,到改革创业板,再到设立北交所,适配高质量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持续健全,服务实体经济与创新发展的合力不断凝聚。 现在,科创板、创业板的科技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形成,北交所也已探索形成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基础制度安排。在多个面向科技前沿的“硬科技”领域,中国资本市场汇聚起一批涉及各产业链环节、多应用场景的创新企业,在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中更进一步。 一方面,资本市场正日益成为“硬科技”、“三创四新”、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聚集地。“5000余家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超过2500家,占比超五成,这些公司中30%是近两年登陆资本市场的,资本市场服务创新战略不断提质增速。”证监会上市部主任李明近日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说。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服务科技创新的板块日益丰富,错位发展,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提供相应的投融资支持,显著增强了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 另一方面,一批“独角兽”、“瞪羚”、“小巨人”企业拔节生长,在资本市场赋能之下,淬炼创新“硬核”,提升关键竞争力。 “资本是产学研合作的桥梁。”在爱博医疗董事长、首席科学家解江冰看来,成果转化过去一直是“老大难”问题,近年来,这种局面大有改观。他表示,公司上市以来,在资本市场助力下,企业业务高速增长,通过募集资金投入研发,形成了丰富的产品和技术储备。 多措并举 汇聚创新驱动力 担当使命任务,资本市场正着力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持续提升多层次市场体系覆盖面和适配性,更好发挥“枢纽功能”和“关键作用” 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以北交所为例,在注册制改革引领下,一年多来已逐步构建起涵盖发行上市、融资并购、公司监管、证券交易、会员管理及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六大条线制度规则,紧密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需求。“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服务要贯彻普惠金融导向。”北交所董事长周贵华表示,将继续推动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汇聚各类资源要素,使全社会更加关注、更多参与、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加快补齐资本市场体系短板。证监会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指导意见,推动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将逐步建立起符合场外市场特点和优质中小企业需求的基础服务体系、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和上市规范培育体系,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功能作用发挥,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能力。 积极发挥债券市场精准直达优势。从2021年开展试点到2022年转向常规,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已支持约160家企业融资约1400亿元,主要投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北京连翘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林军认为,支持科技创新类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有利于实现对中小科创企业的精准支持和资金直达,助力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着重导入长期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往往需要经年累月的投入与积淀,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特别是需要长期且有“耐心”的资本支持。监管部门多次表示,引入长期资金,更好满足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样化融资需求。“私募股权基金、创投基金是创新资本形成的主要力量。”证监会市场二部主任王建平曾表示。 改革创新 充分释放资本市场力量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如何充分释放资本和市场的力量,更好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和潜能,是中国资本市场在新发展阶段的一道必答题。 “有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越发达,企业创新能力就越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说,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全面实行注册制为引领,进行资本市场逻辑重构,通过提升直接融资比重,释放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潜能,将成为提升金融拉动经济增长、真正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的要义所在。 可以预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将持续深化改革。注册制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是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关键举措,也是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证监会明确表示,将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个本质,放管结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将持续健全市场体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等专家认为,应抓住支持创新这个关键,进一步完善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针对各类科技创新企业的合理定位、融资需求、产出周期、考评标准、风险控制等做出制度性安排,允许不同形态的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发展,拓宽科技创新融资渠道。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将持续丰富产品体系。从股票到债券到资产证券化产品到金融衍生工具,更加丰富的产品体系正不断拓宽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边界。赛莱拉董事长陈海佳认为,在更加注重通过错位发展、转板机制等凝聚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合力的同时,可加大对新三板和北交所可转债、公司债的支持力度,更好满足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样化融资需求。 乘风破浪,勇毅前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勇于改革创新的资本市场将跑好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赛道”,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进一步迸发支持科技创新的活力,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