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十堰市人民政府、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主办的“南水润北方 寻源丹江口”极目楚天钟情湖北“暑期第一课”研学旅行开课式在丹江口市举行。省政协副主席张维国宣布研学旅行开课。十堰市委书记黄剑雄,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永辉,市政协主席赵哲出席。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述永,北京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洪涛共同拉响“上课铃”。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唐昌华为“暑期第一课”北京研学团授旗。十堰市副市长朱云慧介绍我市保水护水、对口协作等工作开展情况。 此次活动在丹江口市设主会场,北京市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设置分会场。开课前,湖北各市州文旅局局长为参加本次研学旅行的同学们送上寄语。课堂上,李述永以《水脉情长》为题,深情讲述汉水文化、京堰渊源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历程,并推荐同学们阅读《汉水的身世》一书;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国家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湖北省十佳科普达人徐世球以《南水北调里的科学知识》为题,通俗易懂讲述南水北调工程的由来、核心技术、建设成就;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以《读诗经 看大江》为题,透过《诗经》的久远文字与不朽旋律,带领同学们见滚滚江水、揽山河安澜;武汉大学城市安全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特聘教授尚重生以《饮水当思源 青春正担当》为题,总结诠释了南水北调精神,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丹江口市“小水滴”志愿者袁慧、北京市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副主任张国宇以《大江北去 一滴水的旅行》为题,共同讲述了送水区保水护水、受水区节水用水的故事。 在认真聆听主讲人授课后,北京分会场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南水来之不易,这些水不仅历经了上千公里的长途跋涉,更饱含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者的艰辛付出。大家将常怀感恩之心,倍加珍惜南水北调的每一滴水,在拧开水龙头的那一刻,不忘水来自何处、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 据悉,此次研学旅行吸引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北京市第五中学、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等学校百余名师生参加,他们将利用五天四晚时间,围绕“生命寻源”“历史溯源”“文脉探源”三个方向开展研学活动。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